Last updated:
黎明之城,一片试验田 Auroville experiment
“对于那些满足于当前世界现状的人而言,黎明之城显然没有存在的必要。”
母亲[1]
虽然黎明之城[2]居民应该是那些追求生命提升和真理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黎明之城当前的现状感到满意。黎明之城居民可能依然过着非常凡俗的生活。然而,黎明之城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正因为有这种追求,在这里,人们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努力寻找新的方法来建设一个不同的社会。
黎明之城的创始人母亲确立了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然而,这些基本原则和理想仍需逐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黎明之城可谓是一个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不仅包括对生活方式较为技术层面的研究,比如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等。的确,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人类亟需对新型经济、治理、社会进行透彻的研究,而这正是黎明之城试验的核心所在。
要想描述这些年来黎明之城居民在各个领域尝试的无数方法和系统是几乎不可能的,更何况在黎明之城一切都不是恒定不变的。我们必须在生活中逐渐形成尽可能有弹性、宽泛的原则,这样的原则才能保持不断进步。
新型经济研究
原则明确:没有私人所有权,没有货币流通,工作不是谋生的手段,人们通过工作成长自我。黎明之城居民是如何向这些目标迈进的呢?通过反复试验,并始终铭记理想——心知他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达到目标,并且,他们必须探索出一条道路。
首先,在加入黎明之城之际,人们须接受的事实是:他们用带来的资金建造的房屋,房屋所在的土地,以及他们创建的商业单位都不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它们属于整个黎明之城。未来的黎明之城居民须接受的事实是:在黎明之城没有继承,没有所谓的薪酬,工作不是为了打造一份职业、赚钱或赢得某个职位。
黎明之城有一个中央基金,旨在照顾所有居民的物质需求。是的,可以说黎明之城居民通过“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收到的每月生活补贴仍然是由其工作单位提供的。不过,我们发现黎明之城居民很享受仅凭个人能力和意愿选择工作单位或领域的特权。
黎明之城的食物分配系统提供两种选择,其中之一是直接供应实物作为基本生活保障,不进行现金交换。
商业单位需将其营业额中的相当大比例资金贡献给中央基金,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的指导原则。因为,真正的基本原则是:所有工作、所有能量、所有财富都必须用于服务神。在实际操作层面,这意味着黎明之城居民通过工作帮助创造和维护资产,这些资产不是属于个人,而是属于黎明之城。
黎明之城居民之间相互提供一些服务、课程和活动,其目的是逐渐实现其愿景,将黎明之城打造成一所广阔、开放的学校,每一位居民都将能够自由地完善各个方面,实现全面成长,而无需有任何经济方面的考虑。
新型治理研究
母亲谈到建立“具有灵性觉知的政府”,来代替“进行智力思考的政府”。她还谈到“神圣的无政府状态”:每一位成员觉知和服从内在神性,并且,仅服从它。
黎明之城居民如何努力实现这一理想?首先,放弃所有外部的或传统的等级制度,并且,避免将总体权力赋予任何个人或群体。然后,多年来,根据当时的需要,成立不同的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负责一个特定的生活领域。有时候,为了选择这些工作组的新成员,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到目前为止,这些尝试并不令人满意。我们在不断努力寻找黎明之城的最佳组织者——根据母亲所言,他们应该是不再有欲望或偏好的人。
新型社会研究
黎明之城已经是一个非常不同的社会。在这里,通常依附于财富、文凭、过去职业或社会出身的声望不再适用。如果一个人有任何声望,它通常与个人创造力和做事能力有关。
黎明之城聚集了来自非常多样化的文化、社会、知识背景的人们共同生活。这里绝不是没有冲突或误解;然而,黎明之城居民有决心、有意识地努力解决这些冲突或误解。他们始终铭记:实现大同的唯一真正出路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在不再有分裂或冲突。
黎明之城位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建造新城市的一项特殊实验。有一些村民,特别是黎明之城创建之时(1968年2月28日)非常年轻的村民,已经完全加入黎明之城城市建设项目,成为黎明之城居民,目前在积极参与开展各个层面的工作。此外,黎明之城城区与几个村庄相邻。事实上,有2个村庄完全或部分位于环绕城区的绿化带的规划范围内。这是一项共同发展的深刻社会实验。
黎明之城不能孤立地规划未来:它必须考虑这些村庄的发展,以逐步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这是一项充满挑战而又不可或缺的任务。